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选择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p4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最现实、最鲜活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p5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p6
-
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党的二十大提出“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p6 -
“六个必须坚持”,就是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根本价值立场)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内在精神特质)
必须坚持创正守新(鲜明理论品格)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重要实践要求)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基本思想和工作方法)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人的境界格局) -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内容,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体系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精神,构成了这一思想体系的四梁八柱,发挥着统摄作用。
“十四个坚持”是在治国理政各方面作出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p7-8 -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郑重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了宪法。p9 -
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p10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p14
-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p1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p18-19
-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p24
-
党的基本理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p29-30 -
党的十九大概括的以“十四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方略,涵盖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对外战略等方面,反映了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p3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战略布局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中居于引领地位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保障。p31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p36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
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p41
-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p56
-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政治领导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第一位的能力。
思想引领力是保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坚实基础。
群众组织力是我们党坚如磐石、坚不可摧的力量根基。
社会号召力是党的先进性和感召力的重要体现。p60-62 -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p63
-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党的领导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关键。p69
-
党的领导制度是一个系统完美、内涵丰富的制度体系,主要涵盖六个方面的制度:p69
-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 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坚决把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明确这一制度体系必须坚持的最高原则
-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确保党在 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是这一制度体系的主体内容
- 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反映这一制度体系的价值追求
- 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体现这一制度体系的实践要求
- 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体系提供坚强保证
-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 p71-72
- 必须完善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的制度
- 必须完善党协调各方的机制
- 必须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
-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鲜明品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是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活动的一条红线。p74
-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p75-76
-
政治立场是一个政党观察、认识、处理政治问题的立足点,体现了这个政党的根本属性。p78
-
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根本价值取向。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p80-82
-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p92
-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更好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p96
-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的鲜明特点。p98
-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 必须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 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p100-102
-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p105
-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刻反映。
-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是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p105-106
-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主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 和战略,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p112-115
-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p113-114
-
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p116-117
-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全体人民的宝贵财富,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p121
-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是就业创业的重要领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是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
我国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123
-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p125
-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经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我国发展大局的关键。p129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证。p131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p132
-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根本、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p135
- 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科技和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的密切结合,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实现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p138
- 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概念,把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p138-139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把创新驱动落实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和各个方面,以创新推动积极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居于核心位置。p139
-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
- 教育优先发展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
- 科技自立自强是决定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对于更好掌握全球经济科技竞争先机具有战略意义
- 人才引领驱动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对于应对激烈国际竞争、发挥我国发展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具有基础性战略意义。p139-140
-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p140-141
-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量,在国家发展中始终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p141
-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 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 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p141-142
-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p142
-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人民满意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尺度。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p143-144
-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p146
-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开放创新,确保国家拥有自主可控的科技创新能力。p149-150
-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世界科技强国竞争的着力点。p150
-
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人才体系的鲜明政治优势,也是建设人才强国的“纲”和“本”。p152-154
-
科技是国之利器,是现代化建设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p156
-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
- 在我国,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在国家根本性质即国体上,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体现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上,就是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p158-15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由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等组成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础之上,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政治制度。p16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确立起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这一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p160-161
-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p164-166
-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需要
- 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
- 全面发展协商民主
- 积极发展基层民主
-
协商民主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
-
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发展基层民主是实现人民有效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p173-174
-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把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作为重要任务。p1740175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p177
-
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p178
-
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p178
-
加强和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p179-180
- 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
- 要抓好重点领域统战工作
- 要辩证把握好四方面关系
- 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的关系
- 潜绩和显绩的关系
- 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
- 团结和斗争的关系
-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p182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划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p183
-
实践证明,全面依法治国为制度之治提供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保证。p184-185
-
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p187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p190
-
把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是我国法制区别于其他国家法制的鲜明特征。p194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并作出重大任务部署。建设法治中国的总体目标,就是实现法律规范科学完备统一,执法司法公正高效权威,权力运行受到有效制约监督,人民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尊重保障,法治信仰普遍确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面建成。p195-196
-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关键在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p20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p204
-
习近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坚持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我国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p206-207
-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第一要求。党性原则是新闻舆论 工作的根本原则。p210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p212-213
-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带领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精神丰碑,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p214
-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 广泛开展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是团结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重要基础。
-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是不断提高全体人民道德素质的灵魂工程。
- 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是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方面。p216-217
-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p217-218
-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p220
-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p222
-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必须抓紧抓好的第一民生工程。p225-226
-
民生和发展的关系
- 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总钥匙”
- 民生是发展的“指南针”
- 发展是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离开发展谈改善民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抓民生也是 抓发展。p228
-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民生改善的“温度计”。习近平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p230-232
-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新时代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p233-234
-
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p235-237
-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最基本的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p238
-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从根本上讲,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p241-244
-
党的十九大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写入党章,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生态文明写入宪法。p246
-
中国致力于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p253
-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需要
- 坚持以人为本
- 坚持科学治理
- 坚持多边主义
-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p255-256
-
中国宣布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力争2023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p257
-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p259-260
-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基本遵循。2014年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始终把保护人民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 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 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
-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是“总体”。p262-263
-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
-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 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 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 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 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
- 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
- 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
- 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的能力和现代化
- 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 p263
-
新时代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的表现
- 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更加有力
-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 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得到全面维护
- 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 维护国家安全的民心基础更加坚固 p264-265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并将其写入党章。p266
-
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包括
- 维护国土安全
- 维护经济安全
- 维护社会安全
- 维护网络、人工智能、数据安全
- 维护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 维护外部安全
- 国土安全是立国之基,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 社会安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最密切,是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晴雨表,是社会安定的风向标。p268-279
-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是国家安全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程。建设平安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p271-272
-
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需要
- 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从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
- 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p273-275
-
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p277-278
-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为“十一个明确”
- 明确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队之本、强军之魂
- 明确强国必须强军
-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 明确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
- 明确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
- 明确改革是强军的必由之路
- 明确科技是核心战斗力
- 明确强军之道要在得人
- 明确依法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基本方式
- 明确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
- 明确作风优良是我军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 p277-278
-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强后 盾。 p278
-
党的十九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202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充实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发展步骤,明确提出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这形成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的战略安排。p284
-
军委主席负责制是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和根本实现形式,在党领导军队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居于统领地位。p287
-
一国两制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p296
-
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需要
- 加强依法治理相关制度和机制建设
- 健全中央行驶全面管治权的制度
- 为落实爱国者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p301-302
-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必须
- 坚持党中央对台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统一的根本保证
- 坚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推进祖国统一,这是统一的历史方位
- 坚持在祖国大陆发展进步基础上解决台湾问题,这是统一的战略思路
-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这是统一的大政方针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这是统一的政治基础
- 坚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这是统一的实践路径
- 坚持团结台湾同胞、争取台湾民心,这是统一的根本动力
- 坚持粉碎“台独”分裂图谋,这是统一的必然要求
- 坚持反对外部势力干涉,这是统一的外部条件
- 坚持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统一的战略支撑 p310-311
-
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持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p311-313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p318
-
进入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需要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必须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彰显外交为民宗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p321
-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我国对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外交的神圣使命。中国外交是人民的外交。中国外交始终坚守外交为民的宗旨,把为民服务、为民解忧作为重要职责。p326-327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回答和解决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也是新时代对外工作的总目标。p328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和重要依托
- 推动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必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
-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通的愿望,是各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是完善全球治理、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福祉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p332-333
-
共建“一带一路”是对中国与世界实现开放共赢路径的顶层设计,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一倡议的核心内涵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这一倡议的最高目标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p334-335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p337
-
党要严管、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p338
-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 重要性
-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新形势下推进伟大事业、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
-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把党锻造成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迫切需要。 p339
-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p341
-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p342
-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性作用,必须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提高政治能力。p344-345
-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
- 加强思想建设是坚守理想信念、坚定革命意志的前提
- 加强思想建设是保持政治上清醒坚定、行动上团结统一的要求
- 加强思想建设是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 方针政策、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p346-347
-
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是重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关键。p347-348
-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纪律严明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p349-350
-
习近平强调,从严治党要靠思想教育,也要靠制度保障。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党内监督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根本的第一位。p350-351
-
腐败是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答题”。p351
-
标本兼治是新时代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鲜明特征。p353
-
反腐败必须永远吹冲锋号
- 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不敢”是前提,“不能”是关键,“不想”是根本。
-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p355
-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毛泽东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最鲜明的品格。“四个字我”(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是实现伟大自 我革命的重要途径。p356-357
简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
-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
-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拓展
-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开辟新的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内在贯 通、相互成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最有力的体现,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这一思想指导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个伟大),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两个确立”的内涵及决定性意义。
-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 “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 “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为什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
-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坚定道路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坚定理论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 坚定制度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
-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底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好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
- 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 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 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如何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效显著、成果丰硕、成色十足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完成了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
-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兑现了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践行了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幸福、社会更稳定、环境更优美,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大幅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新跨越
-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极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极大提升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极大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量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了人类解决贫困问题的新路径,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
- 特色: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
-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 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 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它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
-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
- 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
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
- 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
- 正确处理战略与策略的关系
- 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正确处理活力与秩序的关系
- 正确处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团结奋斗。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必须大力弘扬团结奋斗精神,奋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如何认识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是历史奋斗中形成的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可靠保障
- 中国共产党领导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方向和命运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如何理解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是党保持团结统一和强大战斗力、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加强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
-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完全一致的。中国共产党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为什么要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
- 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直接体现
- 加强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有利于保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
- 人民是历史的 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作用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仅仅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才能始终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实现长期执政,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 人民在一个国家的地位是由这个国家政权性质决定的
-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基础
-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如何理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
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 为人民谋幸福是党始终坚守的初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党一贯的追求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必须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在高质量发展中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如何理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终评判标准
- 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我们党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党,人民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一切工作中始终处于最高的地位,这决定了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只能是人民
-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